

Longqu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JCU
Nov 3, 2024
Glass Workshop Exhibition
玻璃工作营成果展 | “透明搭建——玻璃介于青瓷的可能性研究”

景德镇陶瓷大学龙泉研究院秉持着推广艺术教育的公益使命,特别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陶瓷教授与艺术大师来龙泉进行文化交流。我们深信艺术的力量能够跨越边界,连接不同的文化和心灵,而此次工作营正是这一信念的体现。
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艺术家的创作思路,我们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感受多元创作理念和表现形式的平台,更引导他们去探索玻璃与青瓷结合的无限可能性。在这里,学员们能够与艺术大师面对面交流,直接吸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技巧,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。
本次玻璃工作营的课程费用全免,学员有青瓷从业者、院校师生、青瓷研究者、青瓷爱好者等,我们希望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并享受到玻璃艺术带来的乐趣。我们相信,艺术教育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的内在世界,也能够丰富城市的文化生活,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。
在2024年11月2日下午14:00,随着最后一块玻璃的安装到位,景德镇陶瓷大学龙泉研究院的第一次玻璃工作营圆满落下帷幕。在过去的一周里,我们与周子正老师一同经历了一场玻璃艺术的奇妙旅程。从理论到实践,从个体创作到集体合作,每一步都凝聚着学员们的汗水与创意。
在本次玻璃工作营中,周老师为学员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体验。在课程的前三天,周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三场精彩的讲座,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玻璃艺术的历史、技术与未来。在后续的创作课程中,周老师带来了蓝晒课程,灯工体验,玻璃艺术品的构建等课程。不论是学习捕捉光影与色彩的技巧,还是亲手操作火焰的过程,学员们在每一次学习中都收获了探索和创造的乐趣。通过从平面到立体的创作实践,他们将内心的艺术构想转化为了立体的的艺术作品。
在最后,学员们将自己的作品送上展台,为此次玻璃工作营写下一个完美的句号。此次玻璃工作营的结束不仅标志着学员们玻璃艺术之旅的开始,更开阔了他们未来艺术创作的视野。
在2024年11月3日,学员们将于龙泉望瓯陶溪川艺术中心举办自己的工作营成果展《透明搭建——玻璃介于青瓷的可能性研究》。本次展览将展出18件/套优秀玻璃艺术作品。
/ 课程花絮 /
Workcamp Highlights



/ 展览前言 /
Exhibition Foreword
构筑乳浊之上的理想
近几年来我会有意走访陶瓷产区,找寻一条以地方性的技艺模块和质料气氛为线索的艺术文脉。它虽细弱游丝,却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。在此,瓯江水、龙泉瓷、乳浊釉与玻璃的流淌(Flowing)、透闪(Translucency)、光气(Bling)一一对应。
Glass(玻璃)和Glaze(釉)在词源上本就互通,从材料学看,龙泉瓷肥厚的釉水即是玻璃态的。那种乳浊、仿玉的视觉基础,从战汉时期的中国古代玻璃器到南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,从审美风格到材质气氛,拥有一体两面的联觉。同样的,从审美导向上,早早区分了西方和中国本土的手工艺状态,在这背后蕴含了中国物质文化中仪轨与精神的融合。
在此视角下,玻璃和陶瓷是可以被并置讨论的。
玻璃釉所带来的透明不单指视觉与质料感知的透明,还有透明概念的洞穿与讶异。透明蕴含了“现代性”的密码,是先验(transcendental)的,超越物质的,最终指向当代龙泉的理想与浪漫。
作为浙江人,对丽水有一些基础印象。龙泉周边有着非常秀美的地名,青田、缙云、景宁、遂昌等等。在仙风秀骨中得以生长出如此极具代表性的陶瓷产区,釉面浸润着宋韵,反射着人文主义的理性辉光。
“在龙泉找不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青色”。器物的“制式”在此或不是一种锚定的,一成不变的范本,而是一种不断波动流变的活态气韵。这是饱含智慧的审美选择,因此,物件永远被放置在了期待之中,期待一抹惊喜的青绿,期待玻化的状态,甚至期待来自开片的声音,这是龙泉教给我的器物之道。
不同于产区原有的生产逻辑,此次工作营,我试着带领大家回归到筑造动作,思考器物文化,勾连起玻璃与陶瓷之间的共通性,构建起的是一种“透明心象”。很高兴看到大家回到同器物对话的“理想”状态,也有机会通过玻璃,倾注进我们对于龙泉的认识。在课堂上玻璃棒的敲击声,如同龙泉瓷开窑时的开片声,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窑工烧出佳作时的欣喜神情。
构筑带来坚毅的内核,而透明的理想,应是乳浊之上的。
2024年10月31日星期四
子正写于景德镇陶瓷大学龙泉研究院
/ 布展记录 /
Exhibition Set-up


关于策展人
About Curator

周子正,浙江嘉兴人,青年艺术家,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,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会员,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。研究领域包括现当代雕塑理论、玻璃艺术、泥片雕塑、装置艺术实践。
周子正的创作以雕塑和装置为主要表现形式,擅长对透明视觉及语义的把控。工作室和实验室中的一系列跨学科领域的创建,从一般思维实验到复杂算法和现场干预,已经达到了大量的学科界限。将大量的不确定性分为明显和简单的常数定律,并对当前的偶然机制进行了自己的解释和研究。希望创作诗意作品,重新定义艺术的本质,解释图像宇宙及其背后的规律,并模糊界限。
2020年上海弥金画廊个展“置 物与边界”。作品曾于以下机构展出: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(北京);chiK11美术馆(上海、沈阳);上海穹顶艺术中心;西岸艺术中心;油罐艺术中心;上海展览中心;龙现代艺术中心;复星艺术中心;上海春美术馆;刘海粟美术馆;马利美术馆;捷克Prague Gallery;日本能登半岛美术馆;中国雕塑博物馆(收藏);青岛美术馆(收藏);景德镇陶溪川艺术中心(收藏);秦皇岛玻璃博物馆;河南省美术馆;天津美术馆;苏州美术馆等。曾获以下奖项:“UCCA Lab新锐艺术家-最佳呈现奖”(2022),“Stanislav Libensky Award入围奖”(2021, 2018),“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提名奖”(2021),“明天雕塑奖入围奖”(2020),“日本金泽国际玻璃艺术奖励赏”(2019),“融合·跨界当代玻璃艺术三年展金奖”(2018)。
关于展览
About Exhibition
学术主持 | Academic Curator
金文伟 Jin Wenwei
策展人 | Curator
周子正 Zhou Zizheng 冯俊 Feng Jun
展览总监 | Exhibition Director
李伟 Li Wei 王皓 Wang Hao
执行策展人 | Executive Curator
聂花菲 Nie Huafei 吴凡沁 Wu Fanqin
展览统筹 | Exhibition Coordinator
韩蕴泽 Han Yunze
策展助理 | Curator Assistant
周鑫 Zhou Xin
主办单位 | Presented by
景德镇陶瓷大学龙泉研究院
Longqu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ngdezhen Ceramic University
承办单位 | Organized by
龙泉望瓯陶溪川艺术中心
Longquan Wangou Ceramic Art Avenue Art Center
协办单位 | Co-organized by
龙泉市青瓷博物馆
Longquan Celadon Museum